.. SPDX-License-Identifier: GPL-2.0 .. include:: ../disclaimer-zh_TW.rst :Original: Documentation/process/submit-checklist.rst :Translator: - Alex Shi - Wu XiangCheng - Hu Haowen <2023002089@link.tyut.edu.cn> .. _tw_submitchecklist: Linux內核補丁提交檢查單 ~~~~~~~~~~~~~~~~~~~~~~~ 如果開發人員希望看到他們的內核補丁提交更快地被接受,那麼他們應該做一些基本 的事情。 這些都是在 Documentation/translations/zh_CN/process/submitting-patches.rst 和其他有關提交Linux內核補丁的文檔中提供的。 1) 如果使用工具,則包括定義/聲明該工具的文件。不要依賴其他頭文件來引入您使用 的頭文件。 2) 乾淨的編譯: a) 使用合適的 ``CONFIG`` 選項 ``=y``、``=m`` 和 ``=n`` 。沒有 ``gcc`` 警告/錯誤,沒有鏈接器警告/錯誤。 b) 通過 ``allnoconfig`` 、 ``allmodconfig`` c) 使用 ``O=builddir`` 時可以成功編譯 d) 任何 Doucmentation/ 下的變更都能成功構建且不引入新警告/錯誤。 用 ``make htmldocs`` 或 ``make pdfdocs`` 檢驗構建情況並修復問題。 3) 通過使用本地交叉編譯工具或其他一些構建設施在多個CPU體系結構上構建。 4) PPC64是一種很好的交叉編譯檢查體系結構,因爲它傾向於對64位的數使用無符號 長整型。 5) 按 Documentation/translations/zh_CN/process/coding-style.rst 所述檢查您的 補丁是否爲常規樣式。在提交之前使用補丁樣式檢查器 ``scripts/checkpatch.pl`` 檢查是否有輕微的衝突。您應該能夠處理您的補丁中存在的所有 違規行爲。 6) 任何新的或修改過的 ``CONFIG`` 選項都不應搞亂配置菜單,並默認爲關閉,除非 它們符合 ``Documentation/kbuild/kconfig-language.rst`` 菜單屬性:默認值中 記錄的例外條件。 7) 所有新的 ``kconfig`` 選項都有幫助文本。 8) 已仔細審查了相關的 ``Kconfig`` 組合。這很難用測試來糾正——腦力在這裏是有 回報的。 9) 通過 sparse 清查。 (參見 Documentation/translations/zh_CN/dev-tools/sparse.rst ) 10) 使用 ``make checkstack`` 並修復他們發現的任何問題。 .. note:: ``checkstack`` 並不會明確指出問題,但是任何一個在堆棧上使用超過512 字節的函數都可以進行更改。 11) 包括 :ref:`kernel-doc ` 內核文檔以記錄全局內核API。(靜態 函數不需要,但也可以。)使用 ``make htmldocs`` 或 ``make pdfdocs`` 檢查 :ref:`kernel-doc ` 並修復任何問題。 12) 通過以下選項同時啓用的測試: ``CONFIG_PREEMPT``, ``CONFIG_DEBUG_PREEMPT``, ``CONFIG_DEBUG_SLAB``, ``CONFIG_DEBUG_PAGEALLOC``, ``CONFIG_DEBUG_MUTEXES``, ``CONFIG_DEBUG_SPINLOCK``, ``CONFIG_DEBUG_ATOMIC_SLEEP``, ``CONFIG_PROVE_RCU`` 和 ``CONFIG_DEBUG_OBJECTS_RCU_HEAD`` 。 13) 在 ``CONFIG_SMP``, ``CONFIG_PREEMPT`` 開啓和關閉的情況下都進行構建和運行 時測試。 14) 所有代碼路徑都已在啓用所有死鎖檢測(lockdep)功能的情況下運行。 15) 所有新的 ``/proc`` 條目都記錄在 ``Documentation/`` 16) 所有新的內核引導參數都記錄在 Documentation/admin-guide/kernel-parameters.rst 中。 17) 所有新的模塊參數都記錄在 ``MODULE_PARM_DESC()`` 18) 所有新的用戶空間接口都記錄在 ``Documentation/ABI/`` 中。有關詳細信息, 請參閱 ``Documentation/ABI/README`` 。更改用戶空間接口的補丁應該抄送 linux-api@vger.kernel.org。 19) 已通過至少注入slab和page分配失敗進行檢查。請參閱 ``Documentation/fault-injection/`` 。 如果新代碼是實質性的,那麼添加子系統特定的故障注入可能是合適的。 20) 新添加的代碼已經用 ``gcc -W`` 編譯(使用 ``make EXTRA-CFLAGS=-W`` )。這 將產生大量噪聲,但對於查找諸如“警告:有符號和無符號之間的比較”之類的錯誤 很有用。 21) 在它被合併到-mm補丁集中之後進行測試,以確保它仍然與所有其他排隊的補丁以 及VM、VFS和其他子系統中的各種更改一起工作。 22) 所有內存屏障(例如 ``barrier()``, ``rmb()``, ``wmb()`` )都需要源代碼注 釋來解釋它們正在執行的操作及其原因的邏輯。 23) 如果補丁添加了任何ioctl,那麼也要更新 ``Documentation/userspace-api/ioctl/ioctl-number.rst`` 。 24) 如果修改後的源代碼依賴或使用與以下 ``Kconfig`` 符號相關的任何內核API或 功能,則在禁用相關 ``Kconfig`` 符號和/或 ``=m`` (如果該選項可用)的情況 下測試以下多個構建[並非所有這些都同時存在,只是它們的各種/隨機組合]: ``CONFIG_SMP``, ``CONFIG_SYSFS``, ``CONFIG_PROC_FS``, ``CONFIG_INPUT``, ``CONFIG_PCI``, ``CONFIG_BLOCK``, ``CONFIG_PM``, ``CONFIG_MAGIC_SYSRQ``, ``CONFIG_NET``, ``CONFIG_INET=n`` (但是最後一個需要 ``CONFIG_NET=y`` )。